从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毛纺行业迎来匠心时代
2017-10-12 来源: 点击:1590
十八大以来,我国毛纺产业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出口导向逐步转向国内产业链的贯通,企业更加重视向生产服务型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016年毛纺主要产品毛纱线和毛织物产量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34.69%和13.97%,分别达到41.2万吨和5.9亿米;2016年底,毛纺原料与制品的进出口总额为160.3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21.9亿美元;2016年规模以上毛纺企业累计完成投资387.58亿元,较2011年增长11.05%;1172家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45.8亿元,较2011年增长22.52%,利润总额117.17亿元,较2011年增长9.16%。
质效稳步前行产业创新发展
毛纺行业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加快文化创意、设计、品牌、销售渠道等高价值产业链方向延伸;中部及西部地区依托原料等优势加快建成完整的绒毛产业链,产业集聚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命名的毛纺产业集群已达17个,以毛纺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2个,推动产业集群迈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毛纺全行业不断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分布在毛纺优秀企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机构继续成为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引领者,以重点企业为基地建立的企业研究院也正落地生花。2012~2016年,毛纺织行业42项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1项,二等奖有20项,三等奖有21项。
品牌成就辉煌国际影响力提升
在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趋势下,毛纺行业自主品牌、区域品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多方位、多渠道的自主品牌培育能力得到加强,国内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毛纺织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4件,其中2012年以后新增11件。优势品牌企业更是走入了国际化通道,实现了品牌跨国经营。
1995年,中国毛纺织行业加入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2012年起担任该组织执委会委员,并于2015年成功承办IWTO第84届国际会议。同时,中国毛纺织行业陆续开展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羊毛贸易密切国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合作,为提升和巩固中国毛纺行业国际地位做出有益尝试。国家提出的“三个支撑带”和“四大板块”战略统筹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毛纺织工业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对推动毛纺织工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向国际产业链高端领域拓展,带来重要机遇。
匠心铸造品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铸造了毛纺产品的高端与精致品质。十八大以来,毛纺行业有1家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个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1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另有8个班组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26人获得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5人获得纺织行业技术能手,9人获得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他们是新时代的楷模、工匠精神的传承者。齐头并进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2012年开始,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组织了6次高级人才培训班,为600多人次颁发了由人社部认可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我国既是毛纺产品贸易大国又是最大消费国,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对中高档服装需求增长的影响,我国毛纺行业依然会持续稳定发展。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我国毛纺行业内转化为新的内生动力,互联网、智能制造、绿色生态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新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