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预警

会说棉花纺织同仁们可认同这些观点?

2017-03-09  来源:   点击:1515

    近日,对于棉纺人士来说,可谓是迎来了俩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一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会长在两会上反应了棉花现在遇到的一些问题;二者,一年一度的储备棉轮出正式开始了!对于棉花这个政策为主导的“大宗商品”,此次“上达天听”会不会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棉纺企业带来一丝光明呢,孙会长的意见,身处第一线的纺织同仁们又怎么看呢?

  孙会长谈棉花:
     为稳定棉花市场,维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我国出合实施了一系列棉花政策,其中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进口配额政策等给国内棉花产业及上下游市场带来深刻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内外棉价差较大,降低了纺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棉花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且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
     (3)给棉纺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困难,反过来也影响棉花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及其健康发展。
     棉花质量问题和供需矛盾,是企业最为关注和重待解决的问题
    1.棉花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在品质下降,如纤维长度变短、马克隆值过高、异纤超标、混等混级等问题,纤维可纺性变差,不仅影响纺纱产品的质量,也增加了纺企生产加工成本。目前国内棉花品种主要以细绒棉为主,2016年纤维长度在29mm以上的棉花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全国新体制格花细绒棉马克隆值级级占比较2010年提高了约20个百分点。
    2.棉花供需不平衡,表现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即中高等级棉花供应不足。从供应情况看,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国棉花产量库存和进口量虽均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量的储备棉。根据有关部门会商统计,2014年、2015年、2016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分别为650万吨、586万吨和490万吨,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比分别为68%和73%。2014年至2016年,我国棉花进口总量分别为254万吨、156万吨和89.44万吨。2016年国储棉全年累计出库265.92万吨,库存维持在820万吨到850万吨左右。
     从需求方面看,我国的棉花消费需求总量并未减少,近几年以进口纱的方式补充国内棉花需求量,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我国全年进口纱线分别为201万吨、235万吨和197万吨。近3年我国棉花消费量分别为710万吨、675万吨和715万吨。
  应对棉花困局,需要多措并举
     国家层面,应尽快推进棉花体制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棉花体制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增加棉花有效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提升棉花产品竞争力,促进棉花产键康发展。
     从短期来看,完善棉花市场化的推进,构建棉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开放、竞争有序的原料保障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原料保障机制,深化市场配置资源改革。
      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棉花目标价改革试点政策,通过制定长期稳定的棉花价格及定价基本原则,完善棉花价格市场形成机制,营造公平经营环境。统筹利用全球棉花资源,词整国内棉花管理政策,缓解国内供需结构性矛盾。
 行业层面,从市场趋势来看,非棉纤维与棉花并存,相互补充。“十二五”期间,非棉纤维在纺织企业中的应用大幅增长,棉纤维和非棉纤维比例也从“十五”的64:36转变为如今的34:66。
  几条具体建议
  1.以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为抓手,稳定国内棉花价格及供应,提高棉花品质。
  2.简化棉花加工贸易出口核销程序,采用“申领制”按需分配配额,便利棉纺织品出口贸易。
  3.放开棉花进口配额,切实解决棉花供给结构性矛盾,实现棉花上下游产业的市场化。
  4.稳定储备棉轮换政策预期,规范储备棉轮出管理机制,建立监管、追诉和惩治制度,减少企业不必要支出,减轻企业负担。
 从行业发展来看,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走科技创新之路。进一步加大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走质量发展之路。健全完善非棉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引导行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三是加快行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大非棉产品绿色技术、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棉花产业链层面,加快形成棉花产业链“四维”对接机制和调控模式,即以企业链为载体、供需链为路径、价值链为主导,通过企业链在空间的合理分布和优化配置(空间链),在微观层次上保障棉农收益的稳步增长,促进涉棉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中观层次上推动棉花行业转变生产、经营、发展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深化棉花质检和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棉花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利益均衡协调机制;在宏观层次上维护棉花产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