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预警

纺服产业集群:新春转型“忙”什么?

2016-02-26  来源:   点击:1801

 

纺服产业集群:新春转型“忙”什么?
 春节过后,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开始陆续进入生产准备和节后开工的节奏。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记者感受到,企业虽然承受着较大的外部环境压力,老板们的言语中流露着些许无奈,但不少企业也在积极筹划,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解决订单不足、资金周转难等问题。一年之计在于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的企业各自都在忙什么?   
  忙塑新环境  
  2016年元旦刚过,广东东莞虎门镇的各级相关领导和纺织服装负责人们就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讨虎门的服装产业转型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生产加工是虎门纺织服装产业的传统优势,目前也有一些叫得响的品牌,但是就整体而言,虎门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品牌、创意、设计等方面依然是短板。来自虎门的某童装品牌负责人表示,虽然通过每年的虎门时装周和服装交易会得到了很多新鲜的信息,但是在创意设计方面,企业和品牌的需求还远没有得到满足。 
  据虎门镇副镇长黄沛民介绍,虎门将通过强化“搭平台、强服务、造环境”三方面举措促进产业转型。 
  所谓“搭平台”,一是推进“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动“走出去”与国际设计师对接,提升虎门纺织服装的原创设计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各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作用;二是继续办好虎门国际时装周和组团外出参展。“强服务”,将主要从推品牌、抓质量、促宣传三方面入手。“造环境”,则是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承载高端的产业、增强资源配置能力,让科技、金融、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高速运转,使创新驱动成为虎门发展的主动力,实现科技、金融、产业、城市四者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忙打设备牌  
  同样位于广东东莞的大朗镇,面对集群发展瓶颈,选择的突破口是“机器换人”。虽然“机器换人”在大朗已经不是新话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大朗正在酝酿在今年出台《大朗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并筹备成立大朗智能装备制造业协会,从提升产业基础的战略高度去促进“机器换人”。 
  毛织业是大朗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生产效率不高等不利因素都在制约着大朗毛织业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机器换人”对于大朗的毛织业的提升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产生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大朗,以前用人工手摇机一天的产能只有四五件,现在使用电脑织机,一个人可以管理大概10~12台电脑织机,一天的产能可以达到200多件,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台电脑织机工作平均效率是传统手摇织机的2.5倍,如果企业配备1000台电脑织机,就可以减少4000名员工,仅“织片”一道工序就可以节约近八成劳动力成本。然而仅靠装备升级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云集的产业集群发展瓶颈的一切问题,再高端的设备也无法弥补中小企业订单的不足。因此,硬件提升的背后反映的仍然是产业实力的提升。
  忙解资金难 
  “机器换人”虽然解决了生产效率,但是对于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并非一劳永逸,动辄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设备投资,对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也许压力不算大,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以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只能望“机”兴叹。 
  除了“机器换人”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资金压力,节后新的订单也为很多发展势头不错的企业带来了“烦恼”。春节前,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某服饰企业把市区数百平米的写字楼变现了,原因不言而喻:需要资金。企业老板这样告诉记者:“其实不是我们的产品没有市场,相反的是,我们的产品市场很大,但是由于下游行业的结算周期比较长,所以一直饱受资金周转的困扰。” 
  记者了解到,随着春节后生产陆续展开,新订单产生的资金周转问题在很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企业中依然存在,但是银行银根的紧缩,让很多企业很难通过银行渠道解决融资问题,这也是上述这家企业为什么不得已把写字楼变现的原因。 
对此,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坦言:无论是新一年的订单,还是需要引进的设备,其实根本的问题还是资金的问题,尤其是现在金融机构对纺织服装产业实施的银根紧缩政策,让企业发展遭遇到了市场之外的瓶颈。如果集群地政府与相关主管机构能够在政策层面对企业融资给予倾斜,或者引入新的融资平台,让企业顺畅地“转”起来,无疑将会给困境中的企业和集群带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