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年度中国棉花进口仍不可期
2016-08-30 来源: 点击:1690
据海关统计,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我国累计进口外棉89万吨,同比减少70万吨,减幅44%;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累计进口外棉52.5万吨,同比减少52.7万吨,减幅达到51%。中国进口如此大幅“跳水”,令很多外商和大中型进口企业大跌眼镜,青岛、张家港和广州等地很多小贸易公司、中间商纷纷转行做进口纱、化纤或关店转让,棉花进口业务呈现持续降温状态。业内分析,一方面2015、2016年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棉花调控力度,由不限量收储调整为棉花“目标价格”,配额的发放量也仅发放加入WTO承诺的89.4万吨,惠及中小纺织企业、棉花贸易商广泛期待的滑准关税进口配额却从未提及;另一方面2014/15、2015/16年度连续两年大力轮出国储棉,“去库存、减压力、满需求”的目的明确。据统计,截止8月25日,2015/16年度国储棉轮出累计成交195.97万吨,即使9月底前每日成交量均按2万吨计算,本年度储备棉轮出总量接近250万吨,储备棉轮出有力的满足了用棉企业需求,维持了棉价相对稳定,保证行业稳健运行,同时将外棉挡在了国门之外。加上前几年在中国市场上与美棉“分庭抗礼”的印度棉大幅“掉队”也是中国进口棉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2015/16年度印度棉在减产、供需缺口及巴基斯坦狂热进口等利好支撑下,3月份以后轧花厂的出厂价高于美棉远东市场CNF报价。
那么2016/17年度中国进口外棉的势头会如何呢?笔者判断不乐观、不值得期待,仍是少数几家大中型外商和国内进口企业的天下,留中间商“搬砖”或“拼缝”的空间非常小,买家直接“接轨”外商和大型进口企业是常态,但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共使用了35-40万吨1%关税内配额,因此预计2016/17年度的外棉进口量较上一年度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有望达到120万吨以上,市场信心逐步触底反弹。原因如下:
一、储备棉将“多轮出、少轮入”,市场流通的棉花资源处于“可调节,可平衡”的状态。即使2015/16年度国储棉轮出成交250万吨甚至300万吨,储备库仍有800-850万吨,而且按相关公告“每年的3月至8月都将在国家法定工作日安排储备棉挂牌竞拍销售”,用棉企业不愁买不到棉花,棉企没有囤积和炒作空间。
二、2016/17年度新疆棉增产且品质大幅提升的预期强,美棉、中亚棉进口遭遇阻击。从目前新疆农业部门、各调研机构的报告来看,今年新疆棉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再到马值等指标要明显高于2015年度,预计总产370-380万吨,“减种不减收”。从纺纱配棉角度看,高品质新疆棉+地产棉+国储棉完全可以满足纱厂需求,加上长绒棉种植面积增幅比较大,国内纺织厂对澳棉、美棉的依赖度进一步下降。
三、美棉可供中国买家选择的空间并不大。据USDA统计,截止8月18日,美国2016/17年度棉花总签约已达到本年度预计出口量的37%,去年同期仅为30%,而且从签约国来看,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尼、墨西哥等国家继续大幅领先于中国(中国企业主要是进口C/A、EMOT、SJV等品种高品质、高等级棉花),美棉不愁卖。另外,印度棉价回落至80美分/磅甚至75美分/磅(S-6出厂价),但由于中国储备棉、地产棉的联合“抵御”及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需求强劲,印度棉进入中国市场“心有余但力不足”。
四、2016/17年度高支纱的产销形势仍“扑朔迷离”,高品质棉花需求增长乏力。2016年3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棉价“并轨”甚至“倒挂”,国产棉纱在价格、品质上的竞争力全面显现,转向印巴、越南等国的订单出现“回流”,中小纺织厂开机率恢复、产销活跃,但主要是C40S及以下支棉纱,40S以上棉纱订单既未有效增长,产量也没有明显增加。2016/17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遭遇欧美、东南亚、中亚等国的“围追堵截”和打压局面更加严峻(海关统计,7月份我国棉制品出口同比增长2.16%,环比增长0.17%),加上汇率波动、美联储加息、经济通缩等不确定性因素,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及服装的出口难言乐观。